创一流指标体系应具备的特征
对标创一流专家杨天河老师认为,科学的创一流指标体系应该具备以下5个特点:
1)全面性
指标体系一要充分反应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二要有效反应企业的竞争力情况,三要反应企业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只有全面评估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潜力,才能得出是否为一流企业的结论。
2)易用性
指标数据一要应尽可能的容易获取,二要可通过指标进行自我诊断。即指标的衡量标准要足够清晰,以便指导指标优化工作,从而持续提升各项指标,最终创造一流。
3)客观性
指标数据要从多角度进行综合评价,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真实反映企业状况和领先性。为能够表达企业的领先情况,规模、绩效等相关指标需要通过排位的相对指标来代替,以便通过指标体系能够快速把握企业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追赶方向。
4)动态性
一流企业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地位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动态变化。不能因为某个企业突然把业绩做到一流,就说这家企业是一流企业。我们更应该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待这个问题。
企业突然把业绩做到一流,如果其它各项指标基本达标的情况下,可以称之为准一流企业,如果其能够持续三年被评为准一流企业,那么其才可以被称之为真正的一流企业。同样,如果一家企业长期是一流企业,突然因为经营决策失误导致经营业绩等核心指标突然掉出一流之外,此时该企业不再是一流企业,而是“一流后”,即曾经是一流企业但现在不具备一流企业资格。一流后企业的经营指标如果重新达到一流标准,且跌出一流的时间只有一年,则可立即被称之为一流企业。如果一流后持续的时间超过一年以上,则其持续二年主要业绩指标返回一流即可称之为一流企业,第一年达到一流则称之为一流后的准一流企业。
目前,十大央企的业务规模基本上都具备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特征,但净利润、跨国指数等关键指标相对较差,难以达到该要求,可称之为准准一流企业。如果按照三年过渡期的要求来看,即使今年其净利润且跨国指数这些核心指标能够达到一流标准且其它竞争力指标均能达标,到国资委约定的三年计划到期后,也只是处于二年准备期的准一流企业,离真正的一流企业还有一年的准备期。当然,央企在长期大而不强的背景下,如果核心指标能够上去,成为准一流企业,也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5)逻辑性
指标体系要尽可能逻辑清晰,无重复、无漏项。通过层层驱动最终形成可以客观评价和指导企业创一流行动的一流指标体系。